四川泸州罗登军废弃隧洞养殖娃娃鱼一年收入80万元

时间:2018-05-04 15:07 点击: 源自:四川农村日报
“这条大鲵已驯养三年,大约1.5公斤,市场上400元/公斤还很抢手……”5月2日,四川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新正村大鲵养殖大户罗登军说。2011年,罗登军利用废弃水库隧洞引种养殖大鲵成功,经过几年发展,达到存栏3000多尾规模,去年销售量达1000尾,直接经济收入80万元。
   罗登军今年46岁,家住纳溪区上马镇四宝村。从事淡水鱼养殖近30年,虽然经历垮塘亏损、占地填塘等创业曲折,却没有磨灭生态养殖梦。通过几年探索,实现大鲵驯养、培育、孵化幼苗等一体化养殖,在一条长不足300米的废弃水库隧洞实现了梦想。

四川泸州罗登军废弃隧洞养殖娃娃鱼一年收入80万元
罗登军﹙右﹚向客人展示大鲵

打工“偷艺”
   1989年,16岁的罗登军初中毕业后随亲戚到北京郊区某养殖场打工。期间,罗登军悉心学习并掌握了投食、拌料和鱼病诊治等技术。由于踏实肯干和勤奋好学,五年后,罗登军由一个学徒升为养殖场管理人员,工资从200元涨到1000多元。想到家乡水草丰茂,罗登军毅然辞职回乡,发展淡水养殖。
   1994年春,罗登军回到上马镇,改建自家水田,修筑鱼塘,养殖鲤鱼、草鱼和鲫鱼等淡水鱼,当年收入1万多元。第二年夏天,一场十年不遇的暴雨袭来,洪水冲垮了罗登军的塘堤,近万鱼随洪水流入附近的永宁河。在外打工几年的积蓄和一年多的付出,转眼间就消失了,罗登军的心情降至冰点,“万元户”梦想也被洪水吞噬。
   罗登军没有气馁,去银行贷款,二次修筑鱼塘。由于技术过硬,罗登军二次养殖获成功,两年后成为纳溪区有名的水产养殖能手。2008年,纳黔(纳溪至贵州)高速规划,罗登军的鱼塘属于占地范围,辛苦经营十多年的30多亩鱼塘被占地填塘。“当时的鱼苗池、成鱼塘科学规范,水质又好,真舍不得。”罗登军说。
   “别的我不会,只会养鱼。”罗登军没有放弃,决心重新建塘发展养鱼。经过多方寻找后,罗登军得知相距20公里的合面镇新正村的九龙寺水库要对外承包出租。
   “能自然繁殖生长这么多野生小鱼,说明这里的水质非常好。”罗登军来到新正村的水库边,看到水库水面上有很多野生小鱼,随即下了一网,结果捞起10多斤小鱼。罗登军说,这就是梦寐以求的地方。
   说干就干,罗登军承包了10年的水库经营权。罗登军说,山高水清,交通发达,方圆十几里无污染,是难得寻找到的生态渔场,一定要在这里大干一场。
 
养珍稀鱼
   鱼场选在哪里,家就安在哪里。从此,罗登军以库为家,科学投放鱼品种,精心管理水库。开始时投放鲤鱼、草鱼、鲢鱼等常规鱼苗,随后又投放了胭脂鱼、黄鱼等珍稀品种。“普通鱼以量增值,珍稀鱼才能出好价钱。”罗登军说。
   2011年春,罗登军无意间听村里一位参与水库修建的老人说,这个水库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,当时为了方便排水灌田,还从山崖边开凿了一条很长的穿山引水隧洞。罗登军急忙去找老人说的那个水库引水隧洞。
   在一条通村水泥路旁边,罗登军砍开杂竹,一个高二米多,宽三米左右的洞口出现在眼前。走进隧洞,里面漆黑一片,大约有300米多长,看上去已经废弃多年。
   “空气流通、温度低,地面平坦,是否能喂养大鲵呢?”罗登军突发奇想。
   大鲵食用价值高,肉质细嫩、味道鲜美,市场“钱景”好,人工养殖具有很大的潜力。
   “听老人讲过,离水库不足15公里远的永宁河,以前有很多野生的娃娃鱼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很多人都还看到过。”罗登军说,大鲵对水质清澈度、含沙量、水流速度及居住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,九龙寺水库系永宁河的支流,水质又好,这条引水隧洞应该适合大鲵生存。
   罗登军决心试一试。当年5月,罗登军在反复网络查找和对比后,把目标锁定陕西汉中一家大鲵养殖基地,在实地考察和掌握大鲵养殖的水质需求和饲养环境后,罗登军决定投资大鲵养殖。他投入一万多元在隧洞建了三十多口鱼池后,又投入40多万元从汉中大鲵养殖基地买1000多尾大鲵鱼苗,放进引水隧洞进行驯养。
   三个月后,罗登军带回的每尾重0.3公斤左右的大鲵苗正常地活着;半年后,大鲵依旧正常觅食,而且大小也有了变化。
   “刚带回来那段时间,天天犹如守护子女一样那样,担心大鲵会出现不适,毕竟是我多年的积蓄啊!”回想当初的大手笔投资,罗登军感慨地说。
 
合作社抱团
   “水库里有很多野生的小鱼,捕捞起来就是大鲵的饲料。”罗登军说,当初投资养大鲵,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承包的这口水库小杂鱼特别多,可以为大鲵提供充足的食物。
   经过一年多的探索,罗登军掌握了大鲵的饲养方法、疾病防治和繁育。罗登军从省水利厅申办大鲵《驯养证》,申报了“九龙寺大鲵特种养殖”商标,让每条大鲵都有了“身份”。“通过扫描二维码,便知道大鲵来自哪里,野生大鲵没有二维码标识,若是食用和销售没有标识的大鲵,那便触犯了法律。”罗登军说。
   为了带动周边村民养殖致富,2015年,罗登军建起了纳溪区九龙寺大鲵驯养基地,成立泸州市天心窝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,从事驯养大鲵、成鱼出售和种苗销售一体化发展。罗登军采用边繁育边驯养边出售循环养殖模式,让基地大鲵始终存栏在3000尾左右。
   “目前投放市场的大鲵一般都在4年左右,重量在三公斤以上。”罗登军说,大鲵的正常生长温度一般在9℃—22℃,在22℃—23℃的时候就会猛长,温度达到28℃时,时间长了会死亡,温度低,生长速度会变慢,但品质会更好。
   目前,罗登军通过 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发展周边10多个村民利用深山溪流野外环境驯养大鲵,一起增收致富。

    猜你喜欢

    相关内容

    上一篇:河南汝南孙生官养殖娃娃鱼“游”出致富梦
    下一篇:四川泸州罗登军养殖娃娃鱼效益高

    首页 农业视频 致富项目 市场行情 农业技术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17 农村创业致富网 版权所有

    蜀ICP备2022027068号